近两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多个城市积极推动未来产业布局,相关规划频繁出现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规划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将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作为战略选择,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和颠覆性。
上海提出“培育提升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的目标,安徽着力“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浙江明确表示“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
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领先者,其未来产业发展表现出蓬勃的创新能力、快速的迭代升级以及显著的赋能效应。通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6G、未来网络、扩展现实、元宇宙等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目前,长三角地区在全国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占据18个席位,相当于全国的40%,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数量则占比超过30%。
长三角地区在未来产业的规划和布局方面体现了前沿性和行动力。例如,上海在2022年9月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并于2023年成立张江、临港和大零号湾等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2024年,上海将进一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力度。江苏、浙江、安徽也纷纷出台相应的规划和行动方案。
2024年,三省一市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与谋划各有侧重。各地在布局未来产业时,都根据自身不同的产业基础和资源进行布局,并加强培育和孵化。其中,上海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领域具全球优势,将进一步加强相关前瞻技术创新布局。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培育提升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此外,上海还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智能机器人+”行动,并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江苏省在绿色能源、人工智能、高级通信等未来产业领域具备引领优势,根据《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重点推进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研发部署。同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标准化组织建设,引导经营主体紧跟前沿技术趋势。此外,江苏还计划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支持领军企业搭建行业类融合应用场景,在高新区打造特色化标杆场景示范,遴选一批主攻前沿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以高新区为主阵地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浙江省以阿里巴巴云计算为代表的元宇宙发展在数字经济新赛道占据重要地位,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支持杭州市、宁波市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具体而言,杭州以通用人工智能为突破赛道,重点培育合成生物、元宇宙、未来网络、智能型机器人、量子科技、先进能源、前沿新材料等新赛道。宁波则专注于前沿新材料、未来智能、元宇宙、未来能源、空天科技、未来海洋、量子科技、原创新药及未来诊疗等九大未来产业赛道新优势,持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安徽省以量子信息和高级通信为重点,已形成了涵盖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集聚的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生态圈。依照《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安徽省将重点聚焦通用智能、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先进材料、空天信息等7大产业,瞄准“7+N”重点领域和方向,滚动培育。同时,还将兼顾第三代半导体、先进装备制造、区块链、元宇宙等领域和方向的布局发展。
虽然长三角地区在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来产业的培育是一场持久战。为此,长三角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通过优化未来产业区域协同机制、升级科技中介和服务机构、建设应用场景示范,以及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等方式,持续推进未来产业的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使科技领军企业在攻关需求和引领作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也为长三角地区未来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体检评估报告(2023年度)》正式发布。报告认为,自示范区揭牌成立以来,两省一市严格落实示范区总规要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持续优化,区域一体化空间治理水平显著提升,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基本成型,有力支撑了示范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源:解放日报)
春节假期8天,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逾17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215万人次以上,较2019年同期增幅超六成。数据显示,节前15天,沪宁杭地区客流出行最为集中。京沪、京港、徐兰、沪昆高铁、杭深铁路等直通长大干线,以及沪宁城际、宁杭高铁、合杭高铁等管内高铁线路创下历史最大客流。(来源:新华日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印发《关于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优化营商环境 进一步支持上海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出十六条政策举措,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将持续优化续贷机制,力争2024年无缝续贷累计投放超1万亿元,银行机构办贷续贷效率明显提升。(来源:解放日报)
近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并要求上海更好发挥对外开放优势,“主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将有力促进上海市高水平国际商务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来源:解放日报)
2023年,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674元,比上年增长5.6%;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491元,同比增长8.0%。2023年,江苏省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热点不断涌现,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来源:新华日报)
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总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14个、50亿至100亿元项目43个,具体包括开工项目185个、总投资5008亿元,投产项目74个、总投资2221亿元,投运项目74个、总投资2541亿元。(来源:浙江日报)
县城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在浙江越来越常见:自2013年慈溪成为浙江首个“千亿县”以来,浙江千亿县(市、区)在10年间已扩容至28个。2023年,嘉兴平湖GDP达1008.7亿元,嘉兴南湖GDP实现1001.92亿元,宁波宁海GDP为1001.2亿元,均为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县域GDP的追赶,是县域间的良性竞争,在全省形成了自觉寻找差距、奋力争先的氛围。(来源:浙江日报)
2023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600.02亿元,比上年增长7.0%;税收收入7124.06亿元,比上年增长7.6%,财政收入质量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浙江财政支持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达75.5%,有力保障高质量完成十方面民生实事项目。(来源:浙江日报)
2023年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9%,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今年,上海将全力稳住工业基本盘,规上工业企业力争突破1万家,支持浦东、松江、嘉定、闵行等重点区域挑大梁。(来源:解放日报)
2023年,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约4100亿元,占GDP比重约3.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9.9%、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比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提前两年完成省“十四五”目标。(来源:新华日报)
安徽印发《关于加快实施20项重大工程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将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意见》指出,2027年安徽省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3.5万亿元,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2万元/人。(来源:安徽日报)
安徽发布《安徽省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4)》,提出力争2024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2024年,安徽将实施科技强省投资专项行动,加快合肥先进光源、雷电防护试验研究重大试验设施等在建项目进度,开展先进制造业投资“领跑”计划,实施一批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启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马聪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郭天襄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Galaxy银河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