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球的医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为逐渐老龄化人口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成本管控和医疗质量提升的压力。为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2017年12月,当时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制定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围绕“互联网+”建设智慧医院。以患者的医疗需求为核心,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质量,补充服务内容,进行医疗全过程流程改造。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医院能否长久立足,取决于能否维持优势,弥补短板[1]。智慧医院的建设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成为客观需要,对其研究更是势在必行。
现有关于智慧医院的研究主要分布在发展趋势、体系架构以及具体的技术手段等方面,缺少对智慧医院的发展沿革、阻碍因素和关键要素的集中梳理。本文围绕这3个方面予以梳理,以期对我国智慧医院建设提供借鉴。
“智慧医院”是“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的衍生概念,最初是由IBM的高管于2009年1月首次向奥巴马抛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IBM又提出了包含“智慧医疗”在内的6大领域。智慧医疗的智慧在于使用信息技术,利用物联网的发展经验,实现人物互联,能够提升医院服务效率、提高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同时有利于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
智慧医院、区域卫生以及家庭健康是智慧医疗的3个组成部分[2]。欧盟网络和信息安全机构2016年发布智慧医院报告,认为智慧医院是依靠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环境,尤其是基于物联网的优化和自动化流程,改善现有的病人护理程序并引入新的功能的医院。
传统医院较少利用信息化技术,而智慧医院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信息优势,提高医院智慧化程度[3]。智慧医院不仅能够改进传统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有效整合信息;而且引用多重技术支撑,如物联网、传感设备、智慧终端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增强系统的整体协同性,加快信息数据的传送[4]。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1999年诞生,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先提出的,定义“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物联网在此之后逐渐普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004年,日本针对2006年到2010年制定了一个IT发展任务,提出了“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物互联。2006年韩国提出“U-Korea”计划,试图建设智能型网络和打造各种新型应用。2009年,欧盟在总结了其他国家在物联网上10多年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I2010”物联网战略,其中展望了未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方向,同时欧盟还决议提供专项资金用于鼓励物联网短期项目(包括医疗项目)建设。许多国家在物联网方面取得了进展,提出各种创新性的信息化战略,这些宝贵经验为智慧医院建设奠定了的坚实基础。
我国也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中央和部分地方政府针对“智慧医院”,均下发了相关指导意见和实施规划。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扩大数字化医疗设备配备、探索发展便捷式健康数据采集设备,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健康信息服务平台”。2014年7月,当时的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顶层设计规划——“46312”工程,试图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系统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国家卫生计生资源体系。2015年11月第一批12家智慧医院试点单位公布,分别为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浙江大学附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2016年10月,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消除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密切配合。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与医保、预算管理、药品电子、监管等系统有效对接。2017年12月,当时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医药局发布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
目前国外智慧医院发展态势较好的地区,主要是加拿大、芬兰、韩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例如加拿大的享伯河医院(Humber River Hospital)是北美首个数字化医院,可以实现在线预约、电子签到等功能,还有机器人自动混合和管理化疗药物以及自动药房系统(3/4医院供应链自动化)和患者流量指挥中心。英国布里斯托尔的纳菲尔德医院(Nuffield Health Bristol Hospital),机器人可以将厨房为病人准备的食物运至病人手中,还可以将病人的食物送去厨房加热。此外,机器人还可以运送各类医疗用品及垃圾等。同样,在新加坡的斐瑞医院(Farrer ParkHospital),医生将平板电脑、手机连接到医院系统,患者可以使用远程医疗咨询服务。韩国盆唐首尔大学医院(SeoulNational University Bundang Hospital)是亚洲唯一的数字化七级医院,其自主开发的医疗信息系统享誉全球。还有澳大利亚的皇家阿德莱德医院(Royal Adelaide Hospital),有各种一流的数字设备,如急诊部就配备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避免到医院其他部门排队。
在我国,也有许多医院开始探索智慧医院建设。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技术在医院中的应用,如医学影像识别、疾病辅助诊断、外科手术、基因测序等方面,从而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感知。2012年8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推出全国首个掌上医院App,用户通过手机,可享受挂号预约、信息查询等服务。2017年8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引入“超级医生”沃森,患者只要把个人信息、病理分期、治疗阶段、局部复发、是否存在转移等情况告诉超级医生,不超过10秒,沃森就能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医疗方案。2017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和科大讯飞合作建成的智慧医院,投放了导医机器人“晓医”。此外,还有很多医院,都在智慧医院的建设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创新,如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
早期的智慧医院主要是以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为依托,构建基于EPC global、传感网络、M2M(machine-to-machine)物联网的体系架构。赵彦杰等[5]通过分析研究智慧医院平台的架构设计、虚拟化部署、通信功能实现等方面,提出一套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医院平台的方案与方法。基于信息集成和通信协同,陆晋军等[6]更进一步在智慧医院体系架构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应用信息集成、统一通信、移动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升医院的多项功能,例如移动医疗、医疗知识库、医疗监测、商用智能分析等。在物联网发展的基础上,俞磊[7]从逻辑结构、应用框架和建设环境方面搭建了一种智慧医院架构。王凯[2]提出的新型智慧医院体系架构,基础是BIM技术,换言之是在M2M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发展的由应用层(建筑设施大数据采集)、网络层(用户健康大数据采集)、感知层(远程大数据处理分析)和数据层(智能医疗服务应用)4层体系架构组成的智慧医院架构。沈笛等[8]提出对诊疗过程进行流程改造的构想,例如针对门诊数字化引导进行优化流程,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就诊问诊的时间,使整个流程更加人性化,更加简便、流畅。
在智慧医院的总体体系框架下,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大量研究。RFID是一种使用RFID标签,远程存储和检索数据的方法。能够用于智慧医院建设中,比如病患识别、血液追踪、智能手术治疗、避免医疗设备被盗等[9]。Nadeem Mahmood等[10]在RFID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智慧医院管理系统的概念框架。与人工输入数据的手动系统相比,这一框架在提供有关患者的最新健康信息方面更为有效。Coronato等[11]提出一个智慧医院的离散执行模型,讨论电子医疗服务和应用的方式可通过定位信息得到提高。他们提出了一个语义模型,机制和系统来定位智慧医院中不同移动实体的位置。
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至今,虽然在医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智慧医院功能还不完善,信息技术并没有很好地整合到医疗过程中,医疗过程与信息技术分离度较高,智慧化程度偏低。因此,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需要向拥有成熟技术的国家学习。2014年,当时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中心专门成立智慧医疗项目组,制订了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并提出智慧医院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评价体系主要包括4个方面,分别是评价维度的选取、评价模型的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运用。该评价体系用来评价智慧医院的建设水平,从3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即能力建设、应用管理和成效分析,提出了基于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能力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团队建设、创新能力,应用方面包括智慧患者、智慧门诊、智慧住院、智慧护理、智慧医技药事、智慧管理、智慧后勤、智慧保障、智慧科研、智慧教学,成效方面包括医疗服务满意度、医院效率、健康产业发展)143个指标以及406个评分项的智慧医院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但是相应的成果还仍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进行论证和完善。
随着智慧医院建设速度的加快,加快相应法律法规建设来保障群众的利益是智慧医院建设的关键。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智慧医院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性要求和指导意见,但是不管是在宏观的总体规划还是在具体细节的落实过程上,智慧医院建设尚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对疾病诊疗、机构准入、网上诊疗及服务业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智慧医院建设在朝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虽然少部分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医院信息化水平相应地也较高,但大部分地区信息化普及程度远远不够,医院的智慧化程度几乎为零。一方面是资金投入不够,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进行信息化项目开发建设;另一方面是缺少规范和标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技术方面的规范还很滞后。这些客观因素都严重阻碍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当前大部分医院主要是采用掌上App的形式来推出智慧医院建设,能够实现网上预约、缴费、查询报告。但是智慧医院的建设显然需要在更多医院服务方面作出更深层次的探索。如可监测患者实时健康数据和辅助跟踪用户健康情况的可穿戴设备[12-13],可用于虚拟手术、医疗技能培训、三维数字化模型的虚拟现实技术等[14]。
对于精细化管理,大部分医院管理层只停留在概念上的比较浅显的认识,没有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许多医院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数字化管理,单纯注重硬件建设,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及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上,没有改善医院的人才引入机制以及形成适应数字化模式的管理机构,使得精细化管理形式大于内容。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了新的趋势和各医院的目标[15]。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医疗服务的科技水平、信息化能力;二是更新知识,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可能会发现很多隐藏的具有较大挖掘价值的新知识,从而促进医学知识体系的完善[16]。但目前各大医疗机构的医疗大数据较为分散,信息孤岛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多数系统仅考虑业务流程中的数据传递,而没有考虑整体的信息集成整合,使得系统过于碎片化。如果能将这些数据和信息进行汇总,那么医院管理者就可以针对这些进行分析,从而加强运营管理。
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医院的发展沿革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正处于智慧医院发展的黄金时期,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智慧医院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
Galaxy银河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