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服务商,业务涵盖锂电池智能装备、光伏智能装备、3C智能装备、智能物流系统、汽车智能产线、氢能装备、激光精密加工装备等领域。公司所处的行业为智能装备制造业,包括:锂电池设备制造业、光伏设备制造业、3C设备制造业、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制造业、氢能设备制造业、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业,按照2012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C35专用设备制造业”。
近年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汽车产业正朝着电动化方向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研究机构EV Tank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082万辆,同比增加约62%,渗透率达到14%左右。
国内,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加速增长,产业技术快速革新,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在政策推动下已逐步走向成熟,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原本较为稳定的整车格局被打破,蔚来、小鹏、理想等新能源车企快速崛起,比亚迪002594)等传统车企价格上探,逐步完成品牌重塑。报告期内,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持续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加93.4%,渗透率达到25.6%,提前三年完成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5%的目标。
国外,欧美各国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及锂电产业的本地化发展趋势正在加速。2022年6月,欧盟提出了2035年禁售燃油车法令,2023年2月该项法令正式通过;2022年8月,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该法案计划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将重点支持电动车、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对此,全球车企包括大众、宝马、奔驰、Stellantis、雷诺、戴姆勒等纷纷加快电动化转型,其电池采购需求将不断提高;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300750)、远景动力、孚能科技、亿纬锂能300014)、国轩高科002074)、蜂巢能源等在内的中国电池企业,均在海外投资建厂。根据GGII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680GWh,同比增长超80%,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
碳中和背景下,推动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全球共识,新型储能(主要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作为增强电网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的核心。其中,电化学储能具有灵活性、比能量高等优势,正日益成为新型储能的重要方式,将带动储能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内,新型储能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力度不断加大,细节不断完善,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促进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多场景应用。企业端,锂电企业纷纷开始将储能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不少企业跨界参与储能细分赛道。根据中国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GWh,同比增长213%。
国外,2022年,受地缘冲突、欧洲能源危机的催化,以北美、欧洲为代表的储能市场需求呈现了爆发式增长。根据研究机构EV Tank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159.3GWh,同比增长140.3%。根据GGII最新预计,到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过600GWh。随着储能项目成本的管控成效凸显,国内外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叠加海外用户储能需求快速上涨,锂电储能产业将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2022年,锂电池价格高企,数码锂电池市场低迷,出货量下滑。预计2023年,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对数码锂电池的需求将逐步回升。同时,受益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商业化发展,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蓝牙音箱、电子烟等新兴电子领域迎来了新机遇,也为3C数码锂电池带来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计,2025年全球消费锂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273.30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27%。
在下游动力、储能、消费锂电池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锂电设备行业订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不同区域、不同背景的电池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内锂电池厂商大规模扩产方兴未艾,海外电池厂加快建设,整车厂也将开始量产电池招标。不同发展阶段的电池厂扩产叠加在一起,会对锂电设备产生持续的、不断增加的需求。
公司是全球高端锂电池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掌握生产动力锂电池电芯、储能锂电池电芯、数码锂电池电芯的全自动卷绕机、叠片机、成套整线设备以及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技术和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与CATL、ATL、NORTHVOLT、比亚迪、LG、SKI、松下、特斯拉、大众、宝马、丰田等全球多家一线锂电池企业和车企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锂电池设备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在锂电池设备领域的前中后段设备性能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优势产品品类进一步丰富且份额进一步拓张。除单机设备外,公司还向海内外多个客户提供了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锂电池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并开拓了海外市场和整车企业客户,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2年,“双碳”目标背景下,全球正处于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叠加俄乌冲突持续导致化石能源价格高涨,各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度大幅提升,光伏市场因此蓬勃发展。全球光伏产业链制造端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最新数据,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为230GW,同比增长35.3%。中国依然是产能聚集地,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大幅增长59.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光伏累计装机将首次超过水电,成为第一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来源。受益于光伏装机量的持续上涨与新技术产业化的加快,光伏设备也将保持快速发展。
公司致力于光伏电池和组件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和量产,掌握了光伏电池、光伏组件设备的核心技术。公司可为客户提供用于光伏电池片生产的制绒/碱抛/清洗/去BSG/去PSG等湿法工艺设备、丝印烧结/测试分选工艺设备、TOPcon和HJT等领域光伏电池端整线装备和用于光伏组件生产的串焊设备、汇流条焊接设备、叠瓦焊接设备、IBC串接机、组件整线设备等智能装备,树立了行业声誉。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3C产品,通常1-2年在性能和功能上会有较大的更新升级,制造产线上的生产设备也需快速更新升级。同时以TWS耳机、AR/VR眼镜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电子产品需求量持续增长,进一步产生对3C智能设备的新需求。
在3C智能装备领域,公司组建了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以自研的3D视觉算法为核心技术,建立3D全场景应用,在视觉测量、AI瑕疵检测、精密成型、通用组装等方面的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可以为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穿戴、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等行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与诸多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高研发投入,进一步拓宽3C智能装备的客户和应用领域。
汽车行业自动化水平相对较高,并通过采用模块化生产方式,提高装配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前几年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成长过程中,在电池模组、PACK、电驱的生产制造领域,自动化水平相对不高,2020年开始海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大众、宝马、戴姆勒等全球龙头车企加快向电动化转型,行业规模快速扩大,对整个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汽车行业正在构建基于新能源动力总成(电池、电驱)等关键环节的全新模块化生产平台,特别是在电池模组产线、PACK产线、电驱产线、现有产线装备升级等方面均产生了更智能化、更高自动化的新需求。
在汽车产线自动化设备领域,公司组建了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依托公司强大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过程管控能力,汽车产线业务已覆盖全品类模组智能产线、PACK智能产线、电驱智能产线、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解决方案、集装箱储能解决方案、汽车总装智能装备等各个领域,并已与大众、奥迪、奔驰、宝马、通用、特斯拉、丰田、一汽、上汽、北汽、小鹏等海内外知名客户达成战略合作,为客户交付了众多高自动化率(模组自动化率最高超过95%,PACK自动化率最高超过50%,电驱整体解决方案从定、转子分装到电驱成品下线%)、高安全性、可靠稳定的各类产线、氢能设备行业
氢能是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被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化工、钢铁、建筑等领域,深入推动产业零碳或低碳变革,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我国氢能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积极部署,明确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在政策支持和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氢能产业呈现积极发展态势,产业链体系雏形初步建立、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步伐正加快推进。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对氢能高端生产和测试装备的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公司自2018年正式进军燃料电池智能装备领域,成立氢能装备事业部,组建了强大的研发团队,为客户提供PEM电解槽制氢整线装备、氢燃料电池整线装备和测试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制浆涂布、MEA封装、双极板生产、电堆组装、系统装配、测试平台等相关高端装备。目前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的技术水平、团队规模、业务体量等方面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的多项科研项目奖项。在燃料电池方面,已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PEM电解槽方面,已和多家知名企业形成合作。公司在氢能高端装备领域将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保持领先优势,进一步拓宽氢能生产及测试装备市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
赢合科技,成立于2006年,主要为客户提供锂电池自动化装备和服务,以及电子烟ODM代工业务。
杭可科技,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各类可充电电池,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后处理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在充放电机、内阻测试仪等后处理系统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力,并能提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利元亨,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锂电池、汽车零部件、ICT等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高端装备和数智整厂解决方案。
捷佳伟创,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国内领先的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迈为股份300751),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机械设计、电气研制、软件算法开发、精密制造装配于一体的高端设备制造商,主要业务是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公司专业从事高端非标智能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
Galaxy银河国际